close

功因補償對音響設備到底有改善嗎?如何應證?!

我的結論是,一般改善者用聽的,有儀器設備者,就用測量的! 

黃色 CH1:市電電壓的波形

綠色 CH4:設備吃的電流波形

● 我們先看看 42吋電槳電視實際上電,吃電的波形:

 

這波型表示電壓、電流相位很ㄧ致,功因應該大於 0.9 以上,

這部 42吋的電漿電視內部ㄧ定有功因改善的電路,42吋很耗電需要三百多瓦的電量! 

● 我試試加上 LC 購成的功因改善器:


 

 

很明顯,補過頭了,電流超前電壓太多囉,電流也增加了,這表示我〝畫蛇添足〞多餘了!

● 看看一般晶體機或是管機,採用電容為主要濾波的電流波形:

 

從波型上看來,吃電電流集中在市電的峰值電壓處,其餘時間,

由充飽電的電容對機器內部各電路放電供應,所以說,

按比例原則,主濾波電容也佔影響聲音特質的主要因素之ㄧ!

 

● 我們也看看採用 CHOKE IN ( LCLC ) 濾波電路的管機,電流波形:


從波型上看來,幾近每個時間都在吃電流,這表示功因較高,

電流供應也較充足,CHOKE IN 的濾波電源很多玩家都說〝卡有力〞,

應該與這電流供應有絕對的關係吧!

以下就針對一般晶體機試驗加入 LC 功因補償器後,〝吃電流〞的波形差異做比較!

先看看電路圖,PL 與 PC 串接後與負載並聯:


 

● 2mH 串接 40uf 的 LC 補償電路  

 

2mH 串接 20uf 的 LC 補償電路

 

● 2mH 串接 13.3uf 的 LC 補償電路 

 

● 再看看沒有 LC 補償電路時的電流波形:

 

一般晶體機或是 CLC 管機,電力補充的來源只侷限在接近電壓峰值時,

快速的補充大量電流於濾波電容內,然後電容放電給電路使用,

直到下一個電壓峰值到來,才再次補充電流於電容內,

這樣的電流波形呈現電容性負載,當我在此供電迴路上加  LC 功因補償器,

當 PC 越大,電流超前越多,以用電的電力要求,這是不適當的!

但玩音響者,總是會想著如何更好!?要改變什麼!?

等等追求〝不一樣〞的〝 HI END〞表現,所以試圖改變該音響供電迴路電流的變化,

以期改變什麼,小弟實在無能論定是非對錯,玩家要是聽的喜歡聽的出來,

應該也是可以玩玩的,就如同更換電源線,就能有不同的聲音表現,更換電源線,

單看電流波形,實在看不出來電流有何差異,但玩家就是〝聽的出來〞,

從上面加了 LC 功因補償,電流波形立刻有大的差異,

這〝差異〞也許就是聲音〝變化〞的要素吧!

看至此,看倌也許會問我,啊聲音有差沒?!

老實說,好像真的有差喔!小弟不是金耳輩,所以不敢亂吹噓,是好是壞也都有可能!

看倌若有材料,就接起來試聽看看,DIY 玩家多的是元件材料,

不試試手可會癢的說,若要問我哪個波型是合理的,我很明確回覆,小弟不知。

● 本次實驗的 LC 元件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nken168 的頭像
    chenken168

    chenken168

    chenke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